高長Clerklog//婦產科10

洋洋寫入第十篇,真是可喜可賀!越來越搞不清楚哪天是哪天了啊,那就綜合著寫吧。


晨會,RT

今早晨會講了很多放射治療,講到一個單字"Brachytherapy",不太懂,順便查了一下Wiki。
「近距離治療 (取自希臘brachys一詞,意思是「短距離」),也稱作內照射放療,密封源式放射治療,鐳療法或內部鐳療法,是放射治療 的一種形式,即將放射源放置於需要治療的部位內部或附近。」
這樣大概可以了解,RT現在已不可同昔日而語,透過brachytherapy,可以精準照射。 子宮頸癌是婦癌當中最常運用RT治療的癌症,高劑量可以門診治療,提供患者許多便利。

不過今天晨會的時候討論到,已經做根除性切除(radical)的患者,其實也可以不用做RT。另外談到"CCRT",是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化放療同時進行,副作用相對來說比較大。


Abort OP Yes or No?

後來談到打開發現lymph node轉移的cancer,是否要abort?有人說既然開了就給它開下去,盡量拿乾淨,但是這並非好作法,畢竟Evidence已經告訴我們有轉移不如不開,而且誰知道開了會不會因此spread開來,所以這種「既然已經...何不...」基本上有點像是買了一檔爛股票,還期待它可以翻盤一樣。


聊一下安胎

忘記是哪一天主治醫師問我幾個安胎的問題。Preterm的幾個Risk factor:
1. Previous preterm delivery
2. Infection
3. Uterine overdistension
4. Uterine malformaiton
5. Second or third trimester vaginal bleeding

有History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雙胞胎、多胞胎也容易早產,有肌瘤也屬於malformation,前置胎盤或胎盤破裂則容易造成二三孕期出血。
cf. first trimester: 1-12 wk; second trimester 13-28 wk; third trimester 29-38 wk

Cervical incompetency常導致流產、早產,Risk factor主要有三個:
1. History
2. Cervical lengh (CL)
3. Fetal fibronection (fFN)

一樣,History很重要,但是並非絕對。CL如果<2 cm就是high risk。fFN如果是positive,很可能在七天內會早產。如果是24-34週可以做這個test。

那如果孕婦有PPROM,早期破水,到底要安多久?答案是三週到一個月左右,因為羊水不夠,小朋友不能活動,其實就像臥床病人一樣,久之肌肉也會萎縮,所以並不能安太久,對媽媽而言要安這麼久胎也是種折磨。


中醫有辦法嗎?

網路上充斥著「十三味」能喝?不能喝?的亂七八糟的言論。十三味安胎飲即保產無憂方,《驗方新編》寫
「專治一切產證,有胎即能安胎,臨產即能催生。不拘月分,凡胎動不安,腰酸腹痛,一服即安,再服痊癒。臨盆艱危者,一服即生。橫生逆產六七日不下,及兒死在腹中命在須臾者,亦一服即下。」 
懷孕者七個月即宜預服,七個月服一劑,八個月服二劑,九個月服三劑,十個月亦服三劑,臨產服一劑,斷無難產之患,百發百中,功效如神。」
根本神藥!

不過這種過神的敘述,還是應該小心為宜。到底保產無憂方是給誰吃的?依照《驗方新編》的描述,還是偏向二三孕期再開始使用。《傅青主女科》的保產無憂散,敘述則是「妊婦胎動不安,勢欲小產,胎位不正,以及臨盆艱難者」。可能還是在二三孕期服用較保險。


張山雷的《沈氏女科輯要箋正》也認為「保產無憂散」,應該是孕婦臨盆前催生順產所用方,而非安胎方:
「近世所傳催生諸方,以保產無憂散為佳,貌識之,方極雜亂,而程鍾齡醫學心悟解之極妙,用之者亦恆應驗,但非臨盆時必不可早投。而達生篇中竟以為安胎之用,適得其反,常人何知,以耳為目,無不墮者。壽頤見之屢矣,只以達生篇一書,何家蔑有,害人真是不小。 」
綜合以上的文獻資料,認同「十三味」不適合早期服用,還是至第三孕期再來吃較好。再看一下本方劑的用藥。



《驗方新編》

紫厚朴(薑汁炒)、蘄艾(醋炒)各七分,當歸(酒炒)、川芎各一錢五分,生耆荊芥穗各八分,川貝母(去心凈,為末,不入煎,以藥沖服)、菟絲子(揀凈,酒泡)各一錢,川羌活生甘草各五分,枳殼(麩炒)六分,白芍(酒炒)二錢(冬月只用一錢)藥須照方揀選炮製後,用量稱準,不可加減分毫,引用老生薑三片,水二大鐘,煎至八分服,預服者空心溫服。臨產及胎動不安並勢欲小產者,皆臨時熱服。
如人虛極,再加人參三、五分更妙。已產後此藥一滴不可入口,切勿誤服。此方藥劑分量雖輕,功效甚大,不論強弱老少皆宜。

傅青主女科》

當歸(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三分) 枳殼(六分,麩炒) 蘄艾(五分,醋炒) 紅花(五分) 紫厚朴(七分,姜炒) 川羌活(五分) 川貝母(一錢) 荊芥穗(八分) 炙黃耆(七分) 菟絲子(二錢,酒洗) 炙甘草(五分) 白芍藥(一錢二分,炒) 上藥十三味,只用十二味,各照分兩秤準,不可任意加減,徒服不靈。若安胎去紅花不用;若催生去蘄艾不用。
一劑用井水一樽半,煎一樽,薑三片為引,熱服,渣用水一樽,煎半樽熱服。倘不好,再用水一樽,煎半樽,服之即好,不用二劑。


不同的地方是《傅青主女科》用炙甘草、炙黃耆,《驗方新編》則皆用生,補虛用人參,傅青主則有加艾草。

厚朴、枳殼都是理氣常用藥物,羌活、荊芥亦屬於疏散的風藥,當歸、川芎是四物湯中的兩個較為疏鬆的藥物,香氣走竄,被認為有活血的效果,生薑也有發散特性。菟絲補腎,芍藥養血,甘草做為緩藥和中,整體來看,組方「動」的作用似乎比較多,更能贊同此方可以幫助矯正胎位,讓胎兒及子宮的氣血活絡一下,可能的確可以讓小朋友在媽媽肚子裡面翻轉過來。

在孕期初期的養胎調養,應該又是另外一個方向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考後中,你的目標在哪裡?

國立中醫,有影無?

中醫為何為了「國立」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