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硃砂害中毒吊照是否罰太重?兼論作文與中藥風險

最近在練習英文作文,發現英文五段式作文的方法其實很值得我們中文使用者借鏡,畢竟寫文章就是為了把想法跟推論過程闡述清楚,在學校的時候其實幾乎很少有老師會仔細說明一篇好的論述應該怎麼寫,何謂「前提假設」,原因如何推導到結果,作文題目又盡是一些無病呻吟風花雪月的抽象題目,譬如「猜」、「惑」、「失去」、「走過」,看了真的令人火大,怎麼瞎掰都可以。又好比今年的「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這個題目以及題幹「符合你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之間要寫一篇文章,是要高中生寫文學作品吧?而一篇文學性的散文,對於未來99%機率不會成為作家的高中生而言,會有多大用處?實在相當莫名奇妙。


Photo by Bill Oxford on Unsplash

學了英文作文的方法之後,才曉得其實文章本身有格式模板可用,照固定的方法來書寫,以GRE作文的要求來說,5段式的文章,在30分鐘內要表明立場,有充分的舉例以及推論,並且把前提所隱含的問題以及邏輯闡述清楚。以下就嘗試看看用GRE作文方法來寫這個題目「用硃砂害中毒吊照是否罰太重?」吧。

硃砂鉛中毒一案最近又有新進展,撤銷兩位醫師的中醫師執照。這樣的結果,許多年輕中醫師都表示肯定,認為罪有應得,但也有少部分的醫師覺得「處罰太重」。我認為這樣的處罰應該只能算是「剛好而已」。

誠然,很多醫療糾紛案件都沒有做到「吊照」這樣重的處分,比如醫美診所打玻尿酸害病人眼睛失明毀容,都只是罰款了事。但「打玻尿酸害失明」與「用硃砂害鉛中毒」很重要的不同點在於是否可預期這樣的風險,很多醫美的風險是不可預期的,因此就算造成如此重的危害,仍無法歸咎於醫師的錯誤。而使用硃砂則不然,硃砂本身雖然主要成分是HgS,並不含鉛,但它是屬於礦物藥,並非純物質,有一定程度的重金屬摻雜其中,對人體可能造成影響。有鑑於此,此藥物已經在民國94年就禁用,而呂醫師堅持使用禁用藥來治病,這樣的醫療行為就已經先產生了問題。

就算退一步來說,硃砂本身並不含鉛,如果用的是正確的硃砂,應該不至於產生這麼大的危害,但如果要因此將問題推到藥商方面,自己完全沒有絲毫責任也是說不過去的。學過中藥學都知道硃砂與鉛丹都是紅色的礦物粉末,在外觀上不好辨識。由於兩者使用途徑不同,鉛丹本身就是氧化鉛,如果服用直接會造成鉛中毒的危害,禁止服用,只能外用,但現在真的會用於外用藥當中也相當少了,都是擔心鉛中毒的緣故。這麼像的兩種藥物,價格差異又非常巨大,在中國不時有用鉛丹假冒硃砂獲取暴利的傳聞,因此確保買到的硃砂是真硃砂相當重要。如誤以鉛丹當硃砂對患者造成的危害甚大,每位中醫師都應該相當清楚。先不論硃砂本身是禁藥問題,硃砂與鉛丹之間的藥物辨識,必須再三確認,不可輕信任何藥商,這是作為一名使用高危險藥物醫師的責任。而呂醫師顯然輕忽了這層把關,逕將責任全數交給藥商,實在有違醫師這個行業的本質,就是要對自己使用的醫療方式有充分的理解以及品質的把關。否則,難道外科醫師不用為自己的手術器械皆有充分消毒負責嗎?

其實中藥當中,不可預期的風險並非不存在,例如馬兜鈴酸就是一個不可預期風險,進而禁用的例子。使用硃砂的問題其實與馬兜鈴酸相當類似,過去可能不知道硃砂含有雜質,也會有重金屬問題,即使經過精制也無法完全除去,而且又有鉛丹這樣相似的藥物可能造成混淆的問題。因此,使用禁用藥物,造成嚴重危害,接受吊照懲罰是合理的處置。

以上文章當然瑕疵不少,但以一個GRE作文來說,大概已經合格了,在30分鐘內(我計時是29分48秒)寫完932字。英文作文的格式就是頭尾用2-3句表明立場,中間2或3段是舉例及推論。英文作文中有一個中文作文很少見到的「讓步」寫法,就是先退一步,幫反方立場說話,接著不是繼續同意,而是狂攻擊反方根本不對。或是批評反方對的時機少到有如台北下雪。英文作文強調表明立場,絕對不是雙方各打五十大板,而是要清楚站隊,不能模棱兩可讓讀者搞不清楚是認同哪一方的立場。

以上這篇文章由於快速構思,其實論述邏輯還是有相當大的漏洞,主要論點包含一個前提——「硃砂本身具備相當大的不可預期風險所以禁用」,推論「事主在禁用後又違法使用造成患者重大危害而吊銷執照是合理的」,但是這個論點的前提本身沒有論述得很充分,畢竟,有不可預期的風險並不一定等於禁用,而是看風險本身能否被控制在很小的範圍之內。第二段舉例的「玻尿酸害失明」的機率是100萬分之一,是可容許的風險範圍,因此這項醫療技術並沒有因此禁用。另外一個藥學史上有名的「沙利竇邁治療孕吐害畸胎」事件,由於在懷孕早期使用沙利竇邁造成畸胎的機率是20%——是相當高的機率,因此這個藥物禁用了好一陣子,直到近10年才因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而重新用於癌症治療。我想,如果還有醫師拿這個藥物出來治孕吐,造成新生兒海豹肢,應該也會被吊銷執照吧。

中藥的風險能否受到妥善的控管對於我們中醫師而言仍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由於中藥本身為天然物,化學成分複雜,存有難以預期的風險。又因藥物可能有一物多名,使用不同部位,多種類似物種歸於同俗名等混亂狀況,混用、代用、誤用的情形也所在多有,更擴大風險的範圍。藥物的炮製、煎煮、服法的不同,也可能產生風險,中藥風險可說是無所不在。面對風險如果因噎廢食,中醫或者傳統醫療大概就不存在了吧,有風險是正常的,如何管理風險恐怕才是我們要正視的課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考後中,你的目標在哪裡?

跟診要跟什麼?

後中、後西,都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