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中對於「五」的術數探究(上)


一、 前言

五行的起源,可上溯自《尚書.甘誓》「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及《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然而五行在《尚書》中尚未顯明揭露其生剋乘侮的關係與秩序。
五行的秩序在董仲舒《春秋繁露》,被大量運用,形成儒家的天人思想。而在《難經》中,有許多圍繞五的數術推演,部分與五行有關,但部分僅取其數「五」而非定與「五行」相關。
為了更充分理解這個題目,將近年對於五行哲學思想的探索進行了一些蒐集,從五行出發,試圖貼近《難經》中以「五」為中心的數術架構圖象。

二、 五及易數的溯源
在《說文解字》中對於「五」的解釋為「五行也,从二,侌昜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從五。乂,古文五如此」。段玉裁注曰:「古之聖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後造此字也」。從《說文》當中可看出「五」字與五行的相關性。
在《周易.繫辭》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在《易學啟蒙》中亦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些有關易數的描述,具體更被呈現在《河圖》、《洛書》中[1]

三、 五行的溯源
五行之實質意義,在梁啟超〈陰陽五行說之來歷〉,認為五行是「將物質區分為五類,言其功用與性質耳」,不認為五行有獨特之意,更舉《左傳》「天生五材,民并用之」為例,認為五行的用意當平實待之。
而五行是否可以如同亞理斯多德提出之四元素,視為五種基本的元素?五行的觀念其實與四元素有基本的不同。四元素是不可拆解的四種基本元素,而五行的概念則更側重於相生相剋的平衡循環。五行中的風與四元素的氣似近實異,與五行中多出木與金兩種在西方傳統中認為是可以再拆解的兩個元素,揭示五行與四元素之基本不同[2]

在梁啟超文中[3]又提及《荀子.非十二子篇》「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甚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案飾其辭,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軻和之。」梁氏謂「此五行不知作何解,若謂即《洪範》之五行耶?子思、孟軻之書只字未嘗道及。」楊倞《荀子注》將五行解為《中庸》的五常,梁啟超持懷疑的態度。在簡帛文獻出土後《五行》篇被大量的討論。[4]。在《五行》篇中突出道德實踐行於內與外的二元論[5],我們對於「五行」除了「五材」與「易數」還可以有更寬廣的認識。

四、 五行數術的宇宙觀及天人觀
人與自然的關聯,提示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充分揭櫫於《春秋繁露》、《淮南子》、《白虎通義》等漢代文獻中。在更早的文獻如《左傳》、《詩經》中也有相關表現。然而比較為一般研究者所忽略的是醫家的天人體系關聯及數術應用。
在儒學方面,董仲舒《春秋繁露》把思孟五行仁義禮智信引入陰陽五行說,確立儒家陰陽五行體系[6]。構成儒家天人哲學觀。而在醫家方面,把五行與身體認識進行充分整合之專書則當推《黃帝內經》。儘管《內經》當中五行畜類、穀類配屬,臟腑開竅等有齟齬歧異之處[7],五臟與五行的配屬卻是有高度一致性,這樣的配屬的產生應也不晚於西漢[8]
天文秩序對應人事道統秩序以至醫家所關切的人體生身秩序,在中國傳統的宇宙觀當中可以見到其脈絡[9]。從天文學的認識進入到中國傳統的數術文化。在《黃帝內經》當中我們可以看見更多五運六氣天象氣候與官治民病的關聯運用[10]


[1] 在〈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發掘簡報〉,《文物》第8期,1978年。發表之「太乙九宮占盤」,其刻化符合《河圖洛書》及《靈樞.九宮八風》之敘述,可以理解易數在上古時代有其具體在天文及醫學的應用。
[2] 杜本禮〈五行與「四元素」形式比較的質疑〉,《哲學與文化》第29卷第4期,20024月。
[3] 梁啟超〈陰陽五行說之來歷〉,《飲冰室文集點校》,雲南教育出版社,頁328120018月。
[4] 《五行》首章被認為是全篇思想的總綱(黃俊杰,〈孟子後學對身心關係的看法以馬王堆帛書《五行》篇為中心〉,《孟子思想史論》卷175),其云「仁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義行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禮行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智行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聖行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5] 梁濤,〈簡帛《五行》新探兼論《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2期,20032月。
[6] 馮樹勳〈陰陽五行的階位秩序董仲舒的天人哲學觀〉,《台大文史哲學報》第70期,頁1-2720095月。
[7] 蔡璧名《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的身體觀,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民86,台北,頁27-28
[8] 《淮南子.天文》,〈地形〉篇:「南方,火也」、「南方……赤色主心」。
[9] 亨德森(John B. Henderson)〈中國古代的自然觀念與宇宙論〉,《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84期,頁103-11220048月,孫邦金譯。
[10] 見《黃帝內經》關於運氣的七篇大論:〈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考後中,你的目標在哪裡?

跟診要跟什麼?

後中、後西,都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