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中對於「五」的術數探究(下)
五、 中國傳統醫學的數術特色 中國傳統醫學的方術特徵,在《史記.扁鵲傳》的記載中帶有濃厚的神仙方士色彩,其中長桑君稱「我有禁方」開啟許多對於禁方醫學的考究 [1] ,禁方醫學除了「非其人勿傳」的禁秘特色,更有其數術的理論基礎 [2] 。數術在醫家中被充分運用,不同於《內經》的五運六氣特色,《難經》中「五」的數術應用有其鮮明特色。由五行出發,由五行生剋變化來認識人身的器官體系。 陰陽與五行的關係有許多研究試圖把陰陽與五行的關係釐清,並認為陰陽與五行的理論在先秦時代是平衡的發展並未整合在同一體系之下 [3] 。在《難經》中也會發現陰陽體系與五行體系通常不在同一難中 [4] ,但從《難經》〈第四難〉探討脈陰陽之法與五臟陰陽關係,及〈第三十三難〉中,肝肺屬性浮沉現象探討,也可看出試圖將陰陽與五行進行整合的痕跡。 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在《墨子》〈經下〉:「 五行毋常勝,說在宜 」被認為是指五行生剋,但也有許多學者認為有待商榷 [5] ,甚至「五行毋常勝」是墨家駁斥鄒衍一派的論點 [6] 。然而五行相勝的意義,錢超塵先生亦作了素樸的引申比喻,以斧砍木稱「金勝木」,以水澆火為「水勝火」 [7] 。從材質的角度來看,水能勝火,火亦能勝水,其相勝關係其實單就物質角度來看會發生問題。 在《白虎通義》中云:「 五行所以相害相剋者,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火也;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也。 」試圖從一個形而上的角度來理解。而在《呂氏春秋.應同》中以朝代更迭來描繪五行相勝 [8] ,故秦朝以色玄用事,漢代更尊黃老。這些漢代的文獻都指出五行相勝理論在先秦時就已成形。 六、 五行的臟腑配屬 五行與臟腑的配屬見於《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在此篇中大篇幅地將各種屬性與五行做對應。在《難經》中除了標幟五臟的五行屬性之外,較獨特的是將各種診斷方式,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切診、疾病分類、與治療方式與五臟或「五」數做配屬。 在〈第四難〉中將五種脈象配屬到心肝脾肺腎,〈第五難〉將持脈力道輕重配屬到皮脈肉筋骨、肺心脾肝腎,〈第十難〉以心脈為例探討五臟之五邪變脈,〈第十三難〉以五色望診配屬五臟及五脈,〈第十五難〉言五臟脈之平脈與變脈,〈第十四難〉言五臟病的損至診法與治法,〈第十六難〉將五臟病配屬五色及五臟病脈,〈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