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與慢醫學


2012攝於澎湖


西醫治病,中醫養生這個觀念或許一些中醫前輩未必認同,覺得中醫也能治病。但這裡只是把中西醫學對舉,凸顯出中醫的腳跟其實站在一個更廣大扎實的土壤。在焦桐的新書「臺灣肚皮」裡聊到四神湯,說「居然以中藥當作食物,有人吃西藥當一餐嗎?」這也便顯出中醫在治療上的特色,就是與生活分不開的。

現代醫學的確把許多古代必死的「死證」從鬼門關裡救回來,無論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或者最常聽到的中風,沒有現代醫學,這些患者勝算可能不大。也許在古代確有能救命救急的醫生,但這種大醫想必是很少的,猝然中風,又哪裡能有像現在這樣的急診醫學快速把病人從死地復生?

不過其他稱不上是急重症的慢性病就是中醫可以發揮的舞台,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失眠、焦慮、更年期症狀等等等等,林林總總,在西醫治療上仍然得從衛教與調整生活作息入手,藥物治療頂多是解除一時痛苦,長期用藥也無法根治的種種病症,用中醫治療有卻可以取得一些療效。

患者喜歡問:「我這個病要吃什麼?」好像期待有什麼仙方妙藥可以像魔術一樣把病變不見。除了一些與生俱來的先天疾病,每種慢性病症都是日積月累產生出來,對仙丹的期待在製藥工業發展後似乎得到滿足,但經過百年發展,也漸漸體會到果然「藥就是毒」,沒有任何藥物甚至食物可以把病瞬間消滅而不帶副作,亦無任何看似溫和的藥物能長期服用。水喝過多會水中毒,飯吃太多也會撐死。我常想,唯一可以天天吃的東西,大概就是「飯」吧。想天天吃鈣片補骨質,吃維骨力顧關節,吃阿斯匹林預防心臟病,吃維他命C防感冒?說真的,沒這回事。自己健康的責任是沒辦法盡推給一顆小藥丸的。
有療效不見得是治好。跟診時最常聽到:「醫生,我這個藥還要吃多久」。曾聽過醫生妙答:「你自己決定」。本來,自己的健康就是要自己決定,每天菸酒不離手想降血壓,或者吃一堆零食不吃正餐不吃飯想減肥,毋寧都是本末倒置,正常作息、規律作息、保持情緒穩定,方是養生之道。

在講究效率的現代生活當中,慢生活成為時尚,何不嘗試「慢醫學」來慢慢治療。無論中西醫,願意給你健康主權,讓你自己決定來慢慢變健康的醫學,就是慢醫學。隨著觀念轉變,現代醫學也已經與以往大不相同,有人提出「醫師應該要像個園丁來照顧患者,而不是像個工匠來修補患者」這樣的見解,的確很值得我們做為參考,人體不是壞了就換、破了就修的機械體,而是損了能長、病了能復的有機體,所以像個園丁一樣細心照料身體健康的醫學發展,確實是我們該努力的目標。很多時候慢慢來,比較快。

參考連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立中醫,有影無?

考後中,你的目標在哪裡?

中醫為何為了「國立」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