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眾裡尋他千百度

Eureka! Eureka! Eureka! 這兩個禮拜骨科Schedule也特緊了,寫網誌的事情真是難以為繼!希望神外可以稍放鬆一點QQ,整個見習真是像吃甘蔗一樣,越吃越苦>"<。 這是參加「 年輕世代,優勢何在:醫療生涯策略研討會 」的 投稿文章 。與 兩篇網誌 風格稍加區隔,點出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問題。 的確,醫療生態丕變,隨著醫生的名氣與醫術增進,換的卻是被消耗的人生、健康、家庭與可能的被告風險。沒有其他行業在成為頂尖之後反而更容易被告,仔細思考,頂尖的工程師、頂尖的業務、頂間的會計師、頂尖的經理人,頂尖的律師(這最可怕了XD),一切的專業,在出類拔萃之後只會有更多的回報,更大的專案,更高的挑戰。而如今,一名頂尖的醫師,隨著患者的加增,只會得到筆友更大的一拳、更大的被告機會與一去不復返的親情與健康。為什麼醫療生涯開始要走出第二專長?因為醫療崩壞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一位難求!(更別說還有三位呢~) 2013.2.23 photo@彰濱秀傳 上週六在彰濱秀傳參與了這場「年輕世代,優勢何在」研討會,感動非凡。在報名之初,我沒有想過「報名費貴不貴」的問題,只擔心著「報不報得到」的問題。 果然報名踴躍,不久便已經爆滿。 前一晚才在戲劇院欣賞了雲門舞集的「流浪者之歌」,隔日一早5:30即起,為趕上第一班高鐵前往會場。昨晚如梵音的喬治亞民歌與絢爛舞蹈還縈繞心中,豈知今日活動的精彩絕倫亦不下昨晚! 三位講者在不同專科,不僅醫學生涯跑道不同,後來在醫學之外所發展的第二專業也各相異。綠角是眼科醫師,走入需要「眼光精準」的投資理財領域。劉育志醫師是外科醫師,不拿手術刀時,有時筆鋒似劍,劈開健保、勞保、公保的虛幻本質,有時走筆如神,寫出一篇篇動人心弦的文章。蔡依橙醫師是影像醫學科,也就是的放射科醫師,看穿研究、臨床、教學的基本功與方法論,更把「發論文」、「作簡報」、「公眾演講會」,甚至「開研討會」都做成專業。已經有了一個「醫學專業」的本業,難道還需要追求「第二專業」嗎? 可能不是必要的,卻是需要的。在第二段落「關鍵數字」,三位講者都告訴我們「做這些,不但很累,還賺不了什麼錢」,好似要加深我們的疑惑。 既然很累又賺不了錢,是什麼讓他們樂意這樣在第二專業上不斷精進呢? 劉醫師告訴我們 「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