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闌尾與洗衣機

盲腸炎割個闌尾,在現在西方醫療技術精進的時代,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應該差不多住院醫師的等級就可以開了吧。韓劇都這樣演的,就把appen揪出來喀掉縫好,就這樣。不過如果看一看《經方實驗錄》會發現在民國初年,割盲腸可是大事情呦。

割盲腸──醫學正式術語應該說是割闌尾,我們今天真的是看得很普通,就好像洗衣服要用洗衣機,盲腸炎就要開刀割,根本是不用思考的問題,其實想一想好像是一個被訓練過的思考模式。當剛開始有洗衣機的時候,根本不相信這種機器可以把衣服洗乾淨──沒有用搓的啊!就一個滾筒在那邊把衣服跟肥皂水在那邊攪來攪去,然後擰乾,再用清水攪一遍,再擰乾,這樣就完成了?衣服會乾淨?我們現在穿的衣服就這樣洗的......呃,想一想會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在穿髒衣服,不過事情就是這樣,久了就習慣了,也覺得可以過就好,為什麼要要求這麼多呢?

所以割盲腸這件事情,其實在古時候還沒發明洗衣機──呃,我是指割盲腸的時候,我們也不存在這種盲腸發炎,就要把它給幹掉的想法。不過現在發明了洗衣機,我們思考上也就僵化了,總之,開掉就好了,也挺習慣的。

收在《經方實驗錄》附錄中黃炎培〈斷腸續命記〉很有意思。一開始發冷怕風,後來腹痛微微,接著轉成發冷發熱,發作有時,腹痛轉劇,全身冒汗。作者的症狀不太典型,不過應該也算是不典型中的典型了。

在標準化病人訓練裡面一定會有的盲腸炎PE,第一是明確指出McBurney點,第二是Rovsing sign,第三是Adductor pain。不過書裡面當然沒寫那麼清楚,沒說他有什麼sign,只說沒有右腿不能伸直的狀況,也就是沒有局部僵硬的問題。作者對於開刀的決心是「非必要,決不孟浪;是必要,決不游移」,搞得好像要上戰場一樣,可能是那個時代的技術還不太好,或者是那個時代的白話文用詞,總是激烈了一點。結果這位黃先生開完刀昏聵譫語,情況甚是危急,果然開盲腸在當時風險還是有一些的。

文中提到有朋友用千金方薏苡敗醬湯治療腸癰,數劑而癒,秦伯未認為可以研究,好像他自己本人是沒有這種經驗。而姜佐景則是先提了俞東扶古今醫案,有人發潮熱(大汗出的發熱),微似瘧狀(忽冷忽熱),小腹右有一塊大如雞蛋作痛,右腳不能伸縮,用五香連翹湯加減三日癒。這個案子就和黃炎培的案子很相似。另外又舉戈公振這位民初大記者病案,也是先發寒熱,不過很可惜的,在當時就被治死了。姜公又舉他老師曹穎甫的案子,Case1,腸癰,腰腹俱痛,有時發熱,自汗,有時不甚發熱,痛不可忍,按之稍定。曹穎甫用大黃牡丹皮湯解決。Case2是病人聽到要破腹大開刀,逃走了,跑去看曹公,一樣用大黃牡丹皮湯下後腹痛止而瘥。Case3是一個女孩子,痛經四月,身體瘦弱,不敢開刀,還是大黃牡丹皮湯,晚上下黑便如河泥。

在醫案裡面發冷發熱好像是個滿典型的症狀,但是在標準的Criteria當中好像不是那麼重要齁。辜狗了一下現代民眾描述自己盲腸炎的狀況,大多也沒提到,比較常見是隱隱作痛的痛,為什麼以前人都有發冷發熱,現代人都不提或都沒有,究竟是現代人身體感不佳還是身體虛弱,具體原因可能臨床才會知道。

另外還搜到郭若沫寫的〈盲腸炎與資本主義〉,看來那個時代真的是個很擁抱科學而赴湯蹈火死了都要愛的時代。現在是比較少見了,倒是那種老派的學者還是有這種「賽先生萬歲」的調調。

最後,既然講到了洗衣機,我覺得我還是很排斥洗碗機咧,也有著「這種東西哪能把碗洗乾淨」的大偏見。不過既然學了中醫,有些想法很古人也就沒辦法了。新技術總是有人能接受,有人不能接受,我倒是覺得,中醫的技術也許是超越的技術,就好比說,根本不是洗衣機跟手洗衣服的問題,而是根本能徹底把纖維裡面的髒汙都抽出來的那種很超越很讚的方法,所以咧,如果問我開盲腸跟吃中藥,我會覺得總是要試試看「大黃牡丹皮湯」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考後中,你的目標在哪裡?

國立中醫,有影無?

中醫為何為了「國立」內戰?